编者按:民盟精神薪火相传,身边榜样躬身为师。为更好地开展“矢志不渝跟党走、携手奋进新时代”政治交接主题教育,近期,民盟市委机关干部对自己所熟悉的盟员开展采访报道,讲述他们不懈奋斗、岗位建功、继承传统、尽心为盟的故事。上海民盟公众号将陆续刊发系列报道,旨在展现盟员的熠熠风采,号召全盟汲取身边的榜样力量。
你相信光吗?
在许多孤残儿童、外来务工人员及其留守子女心中,民盟上海市文化传媒委员会委员孙冰、民盟普陀区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晓伟就是最温暖的那束光!
公益让爱相遇
时间回到2005年,在惠馨康健院的志愿活动中,孙冰和刘晓伟相遇了。在之后多次的志愿活动中,公益成了一条红线,让孙冰和刘晓伟走到了一起。
2007年,孙冰辞职,正式发起上海向阳花青年公益社。“裸辞这件事,当时其实是瞒着父母的,但是却没有瞒着晓伟,因为晓伟懂他,并且始终很支持他,给他鼓励!”孙冰说。刘晓伟对此也非常感慨:“辞职做公益是一件好事,当时国内做这个的也不多,如果他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,就应该勇敢去做,我很支持。”
创业之初的艰难,是我们无法想象的,很少有年轻人会选择专职做公益。孙冰和刘晓伟回忆:有两三年的时间吧,“向阳花”是没什么收入的,是“晓伟的古筝和插花技艺”撑起了这个家。也是在这段时间里,夫妻二人结识了西泠印社社员、民盟盟员徐谷甫,民盟人的淡泊名利、知行合一深深吸引了他们,给了他们坚持自己理想的勇气。
所有努力,都值得被温柔以待
2009年,夫妻二人成为民盟盟员,盟组织对年轻盟员的发展非常重视,多平台、多层次的培训及规划,让“向阳花”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。一年后,“向阳花”整体承接了仙霞社区的世博志愿者培训工作,孙冰和晓伟亲力亲为,一步步将“向阳花”打造成上海众多公益组织中最值得信赖的团队之一。夫妻二人用3年的坚守,让“向阳花”真正“向阳而生”。
2013年,市委组织部、市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合推出以“爱·汇聚——在沪建设者留守儿童上海行”项目,“向阳花”用实力“争取”到了这个项目。为期10天左右的夏令营活动,需要整合上海30余家单位和大量的志愿者共同参与。孙冰和晓伟需要同时处理各种场地安排、活动设计、志愿者之间的沟通协调等问题,繁复且无序!他们第一时间向盟组织“求援”,民盟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当即发动青年盟员共同参与,保障整个活动顺利进行。随后的三年里,每一次开展“爱·汇聚”活动,青委会都会主动给予夫妻二人支持和帮助。
“民盟组织就是每一位盟员的家!”孙冰说,“盟员志愿者是与众不同的,他们没有形式主义,充满热情、脚踏实地,是一群最纯粹、最可爱的人。”
成就更好的彼此
近几年,孙冰和晓伟先后承接团市委的“爱心暑托班”“小手牵大手”等项目;深度参与上海民盟的“盟心树人——高招义务咨询”“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大讲堂”等活动。不断尝试公益数字化发展,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,服务当代年轻人。
孙冰的努力,得到了社会的认可。获得不少荣誉:全国正能量志愿者、上海市杰出青年志愿者、上海市优秀志愿者……
如今,在幕后默默支持的晓伟,也逐渐崭露头角,发挥出“艺术家”的细腻与敏锐,从幕后走到了台前。还记得有一次“盟心树人——高招义务咨询”活动现场,晓伟带着2位“小小”的盟二代,给参加活动的盟员老师送来她们亲手设计并完成的插花作品,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,还让老师们更期待下一次“相遇”。
本次换届之后,民盟普陀区委大力发展社会服务,晓伟凭借多年公益活动经验,为区级盟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出谋划策,并主动承担了相应的规划和实施工作。很快,我们就能看到民盟普陀区委着力打造的以“科普社会服务”为核心的四大品牌活动了。
孙冰和晓伟,是夫妻,是盟友。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,不仅用光照亮他人,也成就了更好的彼此。让我们一起期待,这对公益夫妻发挥民盟人和公益人的双重属性,让民盟精神和公益事业碰撞出更多火花。
文字:王倩(民盟市委社会服务部三级主任科员)
照片:受访者提供
编辑:谈其